窥豹一斑
拼音kuī bào yī bān
含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近义词
可见一斑、坐井观天
反义词
巨细无遗、具体而微
英文翻译
see only one ringed spot on the whole leopard <have only a limited view; see a segment of a who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成语举例:有的人孤陋寡闻,窥豹一斑,却喜欢夸夸其谈,炫耀自己。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窥,不能读作“ɡuī”。
成语辨形:斑,不能写作“班”。
成语故事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详细解释
- 窥豹一斑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源自于古代猎人观察豹子的经历。豹子身上的斑纹是非常独特的,通过观察豹子身上的一小块斑纹,就能推测出整体豹子的情况。因此,窥豹一斑比喻通过观察到事物的一部分,就能推测出整体的情况。
使用场景
- 窥豹一斑常用于形容通过细节推测整体情况的能力,特别适用于分析问题、判断事物发展趋势等场景。可以用来表达观察力敏锐、能够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或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狩猎活动。当猎人们追踪豹子时,他们会通过观察豹子身上的斑纹来判断豹子的种类、性别和状态。由于豹子的斑纹是独特且不可复制的,所以通过窥视豹子身上的一小块斑纹,猎人们就能推测出整体豹子的情况。
成语结构
- 窥豹一斑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窥”、“豹”、“一斑”。
例句
- 1. 他通过观察公司财务报表中的细节,窥豹一斑地分析出了公司的经营状况。2. 这位教授的研究深入细致,总能从一些微小的现象中窥豹一斑,洞察事物的本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猎人,正在观察豹子的斑纹。通过观察豹子身上的一小块斑纹,你能够推测出整体豹子的情况。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观察、推测相关的成语,如“目瞪口呆”、“见微知著”等,以扩展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通过看到爸爸写的一句话,窥豹一斑地猜到了他的心情。2. 初中生:我们通过观察昆虫的行为,可以窥豹一斑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3. 高中生:通过读懂小说中的一个细节,我窥豹一斑地推测出了小说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