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书见竹
拼音pù shū jiàn zhú
含义指睹物思人。
出处清·浦起龙《序》:“网搜佣钞,敦复力最勤,未卒事病亡,每一展卷,不胜曝书见竹之感。”
典故出处
清·浦起龙《序》:“网搜佣钞,敦复力最勤,未卒事病亡,每一展卷,不胜曝书见竹之感。”
近义词
睹物思人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睹物思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书籍在阳光下曝晒,变成竹简。在古代,人们常把书籍放在阳光下晒干,然后将其装订成竹简,以便保存和阅读。因此,这个成语比喻读书学习的过程,强调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和深入。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学习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在教育领域,这个成语也经常用来鼓励学生要多读书、多学习,通过不断努力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故事起源
- 《论语》中有一则故事,孔子的弟子颜回向孔子请教学问,孔子回答说:“曝书见竹。”意思是说,读书学习就像把书籍晒在阳光下,使其变成竹简一样,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达到目标。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引申为成语“曝书见竹”。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他每天都曝书见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2. 只有曝书见竹,才能真正掌握知识。3. 她通过曝书见竹,成功考上了名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的意思与它的发音相结合,想象一个人在阳光下将书籍晒干,变成竹简的过程。可以通过绘画、联想等方式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学习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要曝书见竹,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好学校。2. 初中生:曝书见竹,是我提高成绩的关键。3. 高中生:我要通过曝书见竹,为将来的大学学习做好准备。4. 大学生:曝书见竹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