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校短量长在词典中的解释
xiàoduǎnliàngcháng

校短量长

拼音xiào duǎn liàng cháng

含义指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出处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较短推长。”

典故出处

  • 唐·冯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谋,将易储皇。公陈不可,较短推长。”

近义词

  • 校短推长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成语举例:唐·韩愈《进学解》:“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用于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校短量长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衡量标准不统一或不公正的情况。其中,“校”指校对、核对,“短”和“长”分别指长度不同的事物,“量”表示衡量标准。校短量长的意思是指在衡量事物时,使用的标准不一致,导致结果不公正或不准确。

使用场景

  • 校短量长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或讽刺某种不公正的行为或标准。例如,可以用来形容评选中,某个短时间内的表现被高度评价,而长时间内的表现被忽略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标准在不同人或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执行标准。

故事起源

  • 校短量长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中国。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官员负责衡量粮食的标准,他使用了两种不同长度的尺子来衡量,短的尺子用来衡量官员的粮食,而长的尺子用来衡量百姓的粮食。这样一来,官员的粮食看似很多,而百姓的粮食却很少,导致了不公正的结果。后来,人们就用校短量长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不公正的情况。

成语结构

  • 校短量长的成语结构是由三个词组成的,其中,“校”是动词,表示核对;“短”和“长”是形容词,表示长度不同;“量”是名词,表示衡量标准。

例句

  • 1. 他们对待不同的学生校短量长,给予不同的评价。2. 这个比赛的评委校短量长,结果不公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校短量长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校对员拿着一把短尺和一把长尺在衡量不同的东西,结果却得到不同的答案,这样就形成了校短量长的意象。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了解其他与公正、标准相关的成语,如“一视同仁”、“公正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同学们的奖励校短量长,有些同学得到了更多的奖励,有些同学却得到很少。2. 初中生:这次考试的评分标准校短量长,有些题目明明做对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分数。3. 高中生:我们班的体育课校短量长,有些同学运动成绩不好,但却得到了更多的奖励。

拆字解意

校短量长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