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
拼音kè gǔ míng xīn
含义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典故出处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近义词
刻饥刻骨、念念不忘、铭心刻骨
反义词
浮光掠影、过眼烟云
英文翻译
eternal gratitud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成语举例: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刻,不能读作“kē”;骨,不能读作“ɡú”。
成语辨形:刻,不能写作“克”;铭,不能写作“名”或“明”。
成语辨析:刻骨铭心和“念念不忘”;都有“记在心上;永志不忘”的意思。但刻骨铭心偏重在形容感受;“念念不忘”则偏重在“念念”。“念念不忘”还含有“要实现某一愿望”;“办好某一件事”的意思。
详细解释
- 刻骨铭心一词来源于《诗经·小雅·鹤鸣》:“刻骨铭心,思念君子。”原本用来形容思念君子之情深刻而难以忘怀。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任何事情或感情深刻而难以忘怀的意思。
使用场景
- 刻骨铭心通常用于描述某个经历、事件或感情对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人难以忘怀。可以用来形容爱情、友情、亲情、师生关系、战争等各种情感或经历。
故事起源
- 刻骨铭心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和政治家。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但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流放。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的痛惜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的诗歌才华和忠诚精神刻骨铭心地影响了后人。
成语结构
- 刻骨铭心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刻骨”和“铭心”两个词组成。其中,“刻骨”指的是深入骨髓,形容深刻;“铭心”指的是铭记在心,形容难以忘怀。
例句
- 1. 这次旅行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永远难忘。2. 那个故事让我对友情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3. 她对我的帮助让我感激不尽,真是刻骨铭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刻骨铭心”与深刻的印记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自己的皮肤上被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代表了经历或感情的深刻。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刻骨铭心相关的成语,如“感同身受”、“念念不忘”等,可以帮助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动物园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它的样子刻骨铭心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2. 初中生:我曾经经历过一次可怕的地震,那种恐惧感刻骨铭心,让我永远记住了地震的威力。3. 高中生: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参加了一次志愿者活动,那种帮助他人的感觉刻骨铭心,让我明白了奉献的意义。4. 大学生:我和我的恋人相识于大学时期,我们经历了许多甜蜜和困难,这段爱情经历对我来说刻骨铭心,让我懂得了爱的珍贵。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您全面了解和学习“刻骨铭心”这个成语。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