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拼音dēng gāo bì zì bēi, xíng yuǎn bì zì ěr
含义登上高处必然感到自卑,行走远路必然感到自己离目标还很远。形容人对自己的能力或者成就持谦虚态度。
出处
词语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拼音
dēng gāo bì zì bēi xíng yuǎn bì zì ěr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Ascending is to be abased, and to be far from yourself)是一句成语,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中的“登高”指的是登上高处,比喻取得较高的成就或者看到较高的境界;“行远”指的是走很远的路程,比喻追求较高的目标或者追求更大的成就;“自卑”指的是对自己的能力或者成就感到不自信;“自迩”指的是离目标还很远。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当我们取得较高成就或者追求更大目标时,应该保持谦虚态度,不要因为取得了一些成就而骄傲自满,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还有不足之处,还有更多的进步空间。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教育、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品质,也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在取得成就时应该保持谦虚态度的场景。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登高而自卑,行远而自迩。”这句话是孟子对滕文公的劝告。滕文公是孟子的学生,他曾经在一次登高观景时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向孟子请教如何能够做到心态平和。孟子告诉他,当人们取得较高成就时,应该保持谦虚态度,不要因为取得了一些成就而骄傲自满。这个故事成为了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例句
- 1. 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一直保持着“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态度。2.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谨记“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原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创造一个联想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想象自己登上了一座很高的山,但是感到自己很渺小,同时想象自己走了很远的路程,但是离目标还很远。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和其他与谦虚谨慎相关的成语,如“谦虚使人进步”、“谦虚使人立于不败之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里取得了第一名,但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我一直保持着“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态度。2. 初中生:虽然我在校运动会上取得了冠军,但我知道还有很多比赛等待着我,所以我要时刻谨记“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原则。3. 高中生:我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起点,我还有更远的目标要追求,所以我要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努力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