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能赋
拼音dēng gāo néng fù
含义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出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典故出处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近义词
登高必赋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成语举例:《隋书·经籍志》:“古者登高能赋,山川能祭,师旅能誓。”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作文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登高,指登上高山;能赋,指能够写赋诗。这个成语原本是形容人在登上高山时,能够感受到壮丽的景色,激发出创作诗歌的灵感。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形容人才卓越、能力出众,不仅能够欣赏美景,还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具有卓越才能、能力出众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故事起源
- 《史记·张耳陈齐负荆请罪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秦末时期,刘邦起兵反秦,张耳和陈余为了避开敌人的追捕,爬上了一座高山。站在山顶上,他们不仅能够俯瞰整个山脉的壮丽景色,还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张耳感慨万分,写下了一首《登高赋》。这个故事成为了“登高能赋”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登高”表示行为,宾语“能赋”表示能力。
例句
- 1. 他在学术界登高能赋,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学者之一。2. 这位画家不仅技艺高超,还能够在作品中表达出深刻的哲理,真可谓是登高能赋。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登高能赋”与登山和写诗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登上高山后,感受到山脉的壮丽景色,然后用这种灵感写下优秀的作品。可以通过这种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登山和写作相关的成语,如“高山流水”、“才高八斗”等。这些成语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登高能赋”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爷爷是一位登高能赋的画家,他能够画出美丽的山水画。2. 初中生:这位学霸不仅在学习上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还在各种比赛中获奖,真是登高能赋。3. 高中生:这位作家不仅能够写出优秀的小说,还能够创作出深度思考的散文,他真是登高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