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夷之志
拼音děng yí zhī zhì
含义指人们追求平等的心愿和志向。
出处
详细解释
- 等夷之志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源自《庄子·外物》。等夷,意为平等;志,意为心愿、志向。成语等夷之志形容人们追求平等的心愿和志向,希望世界上的人们都能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于平等的追求和期望。在社会公平正义的讨论中,也常用到等夷之志来表达对于平等的渴望。
故事起源
- 等夷之志源自《庄子·外物》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庄子告诉人们,等夷之志是一种追求平等的理念,就像水流一样,不分高低,不分贵贱,不分强弱。这个故事通过水流的形象来表达人们对于平等的追求和理想。
成语结构
- 成语等夷之志由三个词组成,其中“等夷”表示平等的意思,“之”为连词,“志”表示心愿、志向。
例句
- 1. 他一直怀有等夷之志,努力争取每个人的平等权利。2. 这个社会需要更多人秉持着等夷之志,共同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等夷之志可以通过将“等夷”与“志”相连来帮助记忆,同时可以想象一条水流,代表着人们对于平等的追求。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等夷之志的背景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秉持着等夷之志,不欺负别人。2. 初中生:在班级里,我们应该坚持等夷之志,互相帮助、平等相待。3. 高中生:我认为等夷之志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应该在社会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