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声敛息
拼音píng shēng liǎn xī
含义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典故出处
《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近义词
屏声静气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成语举例:连连屏声敛息,不敢作声。★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指悄不出声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屏声敛息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屏”指遮挡,“声”指声音,“敛”指收敛,“息”指停止。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人们停止说话,不发出声音,保持安静。它常常用来形容场面一片肃静,人们静候重大事件的发生。
使用场景
- 屏声敛息常常用来形容紧张、庄重或重要的场合。例如,当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时,人们会屏声敛息,等待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在庄严的仪式或纪念活动中,人们也会屏声敛息,以示对逝者的哀思和尊重。
故事起源
- 屏声敛息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在古代的宫廷中,当皇帝发表重要的谕旨或讲话时,百官和侍从们都会屏住呼吸,不发出声音,以示对皇帝的尊敬。这个习惯逐渐延伸到其他场合,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屏声敛息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在领导的讲话前,大家都屏声敛息,静静等待着。2. 那个重要会议上,整个会场屏声敛息,气氛肃穆庄重。3. 在纪念活动上,人们屏声敛息,默默祭奠逝去的英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突然停下来,捂住嘴巴,不发出声音,保持安静的样子。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声音”、“安静”相关的成语,如“寂静无声”、“静悄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同学们都屏声敛息,专心答题。2. 初中生:在演讲比赛中,观众们屏声敛息,聚精会神地听演讲者的发言。3. 高中生:在班级大会上,同学们屏声敛息,等待班主任的重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