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声下气
拼音dī shēng xià qì
含义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典故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
近义词
低三下四
反义词
不卑不亢
英文翻译
speak in low voice and low breath; be obsequiou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成语举例:宝玉背地里拉着他,低声下气,要问黛玉的话,紫娟从没好话回答。(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0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析:同“低三下四”。
成语谜面:床底下吹喇叭
歇后语:井里吹喇叭;床底下吹喇叭;钻在水道眼里叹息
成语故事
大观园内的快枯死的海棠反季节开花,预示将有大事发生。不久贾宝玉把从娘胎里衔出的通灵宝玉丢了,贾府上下都出动为宝玉找玉,宝玉因此大病一场,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元妃这时去世,让贾府上下雪上加霜,从此走下坡路。
详细解释
- 低声下气一词由“低声”和“下气”两部分组成。低声指的是说话时声音低沉、轻柔,不敢高声发言;下气指的是态度谦卑、恭顺,不敢有丝毫傲慢之气。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权威或强势的人或情境时,表现出极度谦卑和恭顺的态度。
使用场景
- 低声下气常常用来形容在权势者面前或强势情境下的人的态度。例如,在与上级领导交流时,为了讨好对方或避免得罪对方,一个人可能会选择低声下气。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些人过于谦卑、没有自尊心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孟尝君的官员,他非常谦卑,对待上级非常恭敬。有一次,他在朝廷上听到了一位大臣说了一句非常尖锐的话,但他不敢反驳,只是低声下气地回答。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了形容人低声下气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低声下气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其中,“低声”是形容词短语,表示说话声音低沉;“下气”也是形容词短语,表示态度谦卑。
例句
- 1. 他在老板面前总是低声下气,生怕得罪了他。2. 这个学生在班级里低声下气,从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低声下气”的含义相关联来记忆。将“低声”与说话时轻声细语的声音联系起来,将“下气”与态度谦卑、恭顺的态度联系起来。这样,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权威时,低声细语地表达自己,并展示出非常谦卑的态度。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低声下气”有关的成语,例如“卑躬屈膝”、“唯唯诺诺”等。了解更多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生气了,他低声下气地向老师道歉。2. 初中生:他在班级里低声下气,从不敢与同学争吵。3. 高中生:面对家长的责备,他低声下气地承认了错误。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她低声下气地向导师请教问题。5. 成年人:在与领导开会时,他低声下气地陈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