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民
拼音píng yì jìn mín
含义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同“平易近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近义词
平易近人
反义词
盛气凌人
英文翻译
have a way with on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同“平易近人”。
成语举例:宋·陈亮《与韩子师侍郎书》:“和州之政平易近民,百姓至今德如父母。”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或文章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西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被封为鲁公,他没有去曲阜,而让儿子伯禽前去治理。姜子牙分到齐地,五个月就回京向周公汇报施政情况,而伯禽三年后才回京汇报政绩。周公感慨政令不简约易行,百姓就不会对它亲近,平易近人才行得通。
详细解释
- 平易近民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平和、亲近民众,容易接近和交流。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具备平易近人的品质,不高高在上,不傲慢自大,能够与普通人平等相处,体现了民主平等的价值观。
使用场景
- 平易近民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者行为态度。例如,当一个领导者接触群众时能够平易近人,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这就是平易近民的表现。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组织或者制度对待民众的态度,以及在日常交往中,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平易近民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南朝宋代的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刘义庆到一家酒店吃饭,碰巧遇到了当时很有名的文学家陆机。陆机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是他的性格非常高傲,对待普通人非常冷漠。当时,陆机正在和一位朋友聊天,刘义庆不好意思打扰他们,就坐在了旁边。突然,刘义庆的饭菜上来了,但是饭菜的份量非常大,他一个人吃不完。刘义庆就邀请陆机一起分享。陆机非常惊讶,因为他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邀请。从那天起,刘义庆和陆机成为了好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易近民是一种可以让人与人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的品质。
成语结构
- 平易近民是一个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每个词的意思如下:平:平和、平静的意思。易:容易、简单的意思。近民:亲近民众、与民众交往的意思。
例句
- 1. 他是一个平易近民的领导者,经常与员工交流,关心他们的需求。2. 这个学校的教师非常平易近民,学生们都喜欢和他们交流。3. 在他的帮助下,我们能够平易近民地与当地居民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成语的每个字的意思来帮助记忆。例如,平易近民中的“平”可以联想到平和、平静的意思;“易”可以联想到容易、简单的意思;“近民”可以联想到亲近民众、与民众交往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或者书籍来了解更多关于平易近民的内容。此外,还可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寻找平易近民的例子,并思考如何自己变得更加平易近民。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我的老师,因为她总是平易近民地与我们交流。2. 初中生:我们班主任是一个平易近民的人,他总是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3. 高中生: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平易近民的品质,能够与员工平等相处,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4. 大学生: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希望能够平易近民地与社区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