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唾成珠
拼音hài tuò chéng zhū
含义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出处《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后汉书·赵壹传》:“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典故出处
《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后汉书·赵壹传》:“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近义词
咳珠唾玉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成语举例:宋·梅尧臣《依韵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喜还朝》:“池塘梦句君能得,咳唾成珠我未闲。”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言谈不凡或诗文优美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成语“咳唾成珠”源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一书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咳嗽的老人,他每次咳嗽都能咳出一颗颗痰液凝结成的珠子,珠子上还有文字,内容非常精彩。这个故事形象地比喻了说话或写作时的语言能力非常出众,言之有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辞或文章的表达能力极佳,内容精彩,适用于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场合。
故事起源
- 成语“咳唾成珠”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一书中,该书是一部以讽刺、讥讽为主题的小说集,其中的故事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
成语结构
- 咳唾成珠的结构是“咳唾”作为动词短语,意为咳嗽时咳出痰液,而“成珠”作为结果状语,表示痰液凝结成珠。
例句
- 1. 他的演讲真是咳唾成珠,引发了观众的热烈掌声。2. 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咳唾成珠,读起来非常流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咳嗽时咳出的痰液凝结成珠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言辞或文章表达能力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辞藻华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写的作文咳唾成珠,老师给了他满分。2. 初中生:这个演讲比赛中,有一位同学的演讲真是咳唾成珠,观众们都被他的表达能力所吸引。3. 高中生:老师的课堂讲解总是咳唾成珠,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