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天下之大不韪
拼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含义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典故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近义词
冒大不韪
英文翻译
dare do what the whole world considers to be wrong <risk everyone's condemnatio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成语举例: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公元前712年,同为周宗室姬姓的郑国与息国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了矛盾,势力弱小的息国很不冷静,竟派兵攻打强大的郑国,结果大败被实力强大的楚国渔翁得利给灭掉。人们分析息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出兵而导致灭亡。
详细解释
- 指敢于冒险,勇于做出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事情,不顾世俗的眼光和评判。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为了追求理想、实现目标而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和反对的场合。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当时,鲁国国君僖公担忧周围的国家会联合起来攻打鲁国,于是他命令鲁国的大臣颜渊去访问周王室,寻求援助。颜渊为了完成使命,不顾危险,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前往周国。最终,颜渊成功地争取到了周王室的支持,保护了鲁国的安全。
成语结构
- 冒 + 天下 + 之 + 大 + 不韪
例句
- 1. 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获得了成功。2. 她冒着天下之大不韪,选择了一个与家人意见相左的职业。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冒天下之大不韪”拆分为“冒天下之大”和“不韪”两部分记忆。其中“冒天下之大”表示勇往直前,不怕任何危险,而“不韪”表示做出与常规不同的事情。通过理解和记忆这两个部分的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整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勇往直前、冒险等相关的成语,如“逆水行舟”、“勇往直前”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2. 初中生:他冒天下之大不韪,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去创业。3. 高中生:她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了一个与家人期望不同的专业。4. 大学生:我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了出国留学,追求更广阔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