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
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
含义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典故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近义词
自告奋勇
反义词
自惭形秽
英文翻译
volunteer for a task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成语举例:我作毛遂自荐,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邹韬奋《经历 深挚的友谊》)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遂,不能读作“suí”。
成语辨形:遂,不能写作“逐”。
成语辨析:毛遂自荐与“自告奋勇”有别:毛遂自荐有自我推荐的意思;“自告奋勇”则含有自己主动承担某件事的意思。
成语谜面:自己推举自己
歇后语:孙猴子作官
成语故事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详细解释
- 毛遂自荐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表示主动向人推荐自己,自告奋勇。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历史上的故事,故事内容见下文。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自愿去做某件事情或者表达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例如,在求职时,你可以毛遂自荐,主动向雇主展示你的能力和才华。
故事起源
- 据传,毛遂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普通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位名将正在招募人才,于是他主动去找这位名将,毛遂自荐。名将见到毛遂,对他的才华和能力非常赞赏,于是就收他为徒,并传授了很多军事战略和战术的知识。后来,毛遂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将领,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成语结构
- 毛遂自荐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毛遂”和“自荐”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在面试时毛遂自荐,得到了这个工作的机会。2. 她毛遂自荐,成为了这个项目的领导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这个成语:毛遂自荐的故事是一个人主动推荐自己的故事,可以将故事和成语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将“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拆解成两个部分记忆,毛遂和自荐,再联想到故事情节。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自荐、推荐有关的成语,如“推陈出新”、“自告奋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里毛遂自荐,成为了班长。2. 初中生:他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毛遂自荐,获得了第一名。3. 高中生:我毛遂自荐参加了学校的科研项目,得到了老师的认可。4. 大学生:他在实习期间毛遂自荐,被公司留用了。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毛遂自荐”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