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仇恨
拼音kè gǔ chóu hèn
含义指仇恨深入骨髓,刻在心底,无法忘记的仇恨。
出处
详细解释
- 刻骨仇恨形容仇恨之深、之痛、之难以挽回,如同刻在骨头上一样,无法磨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仇恨,表示心头的怨恨已经深入骨髓,无法消除。
故事起源
- 刻骨仇恨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宣公十三年》。故事中,晋国的文公因为受到齐国的侵犯,对齐国产生了刻骨的仇恨,决定报复。这个故事成为后来“刻骨仇恨”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名词+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对那个背叛自己的人怀有刻骨仇恨。2. 她的刻骨仇恨使她无法原谅那个伤害过她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刀刻在骨头上的仇恨,表示仇恨之深无法忘记。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例如“深仇大恨”、“铭心刻骨”等,以丰富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对那个欺负我的同学有刻骨仇恨。初中生: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刻骨仇恨已经持续了好几年。高中生:看到那个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心中的刻骨仇恨再次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