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曹避席
拼音xiāo cáo bì xí
含义萧曹:指汉高祖的丞相萧何、曹参;避席:起立离座,表示敬意。连萧何、曹参都要对他肃然起敬。比喻政治才能极大,超过前人。
出处《旧唐书·李德裕传论》:“语文章,则严、马扶轮;论政事,则萧、曹避席。”
典故出处
《旧唐书·李德裕传论》:“语文章,则严、马扶轮;论政事,则萧、曹避席。”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萧曹:指汉高祖的丞相萧何、曹参;避席:起立离座,表示敬意。连萧何、曹参都要对他肃然起敬。比喻政治才能极大,超过前人。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政绩显赫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遇到某人或某事时,因为感到害怕或不愿意面对,而故意回避或离开的行为。它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压力或挑战时的一种逃避态度。这个成语的使用,强调了逃避现实的消极情绪,提醒人们应该勇敢面对困难,而不是回避它们。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困难、压力或挑战时的逃避行为。例如,当一个人面对一项艰巨的任务而选择逃避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另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不愉快的场合时的回避行为,比如在遇到不喜欢的人或者尴尬的局面时。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相传在楚汉战争中,项羽的大将韩信被汉军围困,项羽派萧何去救援。然而,萧何却故意回避,不愿意去救韩信。项羽听说后非常愤怒,认为萧何背叛了他。后来,萧何解释说他只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全才避免了救援,他害怕被困在敌军包围中。于是,项羽明白了萧何的苦衷,原谅了他,并用“萧曹避席”来形容他的行为。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萧”、“曹”、“避”和“席”。
例句
- 1.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选择萧曹避席,而应该勇敢面对。2. 他在遇到挫折时总是选择萧曹避席,这样他永远无法克服困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面对一个困难的情境,然后想象自己选择逃避,回避困难,就像是萧何一样。通过与故事起源的联系,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逃之夭夭”、“回避锋芒”等,来扩展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害怕上台演讲,所以在班级演讲比赛时选择了萧曹避席。2. 初中生:他面对困难时总是选择萧曹避席,这样他永远无法成长。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有些学生选择了萧曹避席,而那些勇敢面对的人才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