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赴体
拼音hún bù fù tǐ
含义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霎时间把刀破开肚皮,取出心肝,呈上娘娘,惊得宣赞魂不赴体。”
典故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霎时间把刀破开肚皮,取出心肝,呈上娘娘,惊得宣赞魂不赴体。”
近义词
魂不负体、魂不附体
英文翻译
out of one's sens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同“魂不附体”。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态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魂不赴体指人的精神、心神不集中,无法专注于当前的事物或任务。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的思维、注意力离开了身体,无法与身体相应。它常用来形容人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无法投入到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中。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学生上课时心思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在工作中心不在焉、无法全身心投入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谈话、讨论或做决策时思维不连贯、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状态。
故事起源
- 《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的魂魄离开了身体,导致他无法集中精神。这个故事被引用后,逐渐演变为成语“魂不赴体”来形容人的心神不集中。
成语结构
- 魂不赴体是一个四字成语,由“魂”、“不”、“赴”和“体”组成。
例句
- 1. 他上课时经常魂不赴体,老师讲了一堂课他却一点也没听进去。2. 我今天工作状态不好,总是魂不赴体,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魂魄离开了身体,漂浮在空中,无法与身体相应。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等,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小明老是魂不赴体,老师问他问题他都不知道。2. 初中生:我刚刚考试的时候魂不赴体,一直想着别的事情,结果考得很差。3. 高中生:因为整天玩手机,我在学习时魂不赴体,成绩一直下滑。4. 大学生:在写论文的时候,我常常魂不赴体,无法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导致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