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飞魄越
拼音hún fēi pò yuè
含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6回:“谁知不翻犹可,只这一翻,吓得我:魂飞魄越心无主,胆裂肝摧痛欲号。”
典故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6回:“谁知不翻犹可,只这一翻,吓得我:魂飞魄越心无主,胆裂肝摧痛欲号。”
近义词
魂飞魄丧、魂飞神丧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魂飞魄越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害怕或惊慌失措的样子。其中,“魂飞”指魂魄离开身体,失去知觉,“魄越”指魄魂逃离原本所在的位置。整个成语形容人的精神和心灵都受到极大的惊吓,无法自控。
使用场景
- 魂飞魄越常用于形容在极端紧张、恐惧或惊吓的情况下,人们失去了理智和自控能力。例如,考试时突然出现火警,学生们会魂飞魄越地跑出教室。
故事起源
- 据说,魂飞魄越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庄子》一书中。庄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他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个人魂飞魄散的故事,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魂飞魄越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魂飞”和“魄越”分别表示魂魄离开和逃离的意思。
例句
- 1. 考试时发生地震,同学们都魂飞魄越地逃离教室。2. 他听到突然响起的枪声,吓得魂飞魄越,立刻跑进了房间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遇到了非常恐怖或惊吓的情景,感受到魂魄离开身体,逃离原本的位置,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魂不守舍”、“魂飞天外”等,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蜘蛛的时候,吓得魂飞魄越,立刻跑掉了。2. 初中生:看到鬼故事的时候,我魂飞魄越地叫了出来。3. 高中生:考试的时候,突然停电,同学们都魂飞魄越地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