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高难副
拼音míng gāo nán fù
含义副:相称。指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
出处《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典故出处
《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近义词
名高难符、名不副实、名过其实
反义词
名副其实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副:相称。指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
成语举例:当时文人,皆邵之下,但以不持威仪,名高难副,朝廷不令出境。★《北史·邢邵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徒有虚名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隐士黄琼不想应汉顺帝的诏书出山为官,李固写信劝他,不想为官就学巢父与许由隐居山林,不要学鲁阳隐士樊英那样名高难副,你要以事实证明你的才能。于是黄琼应诏为议郎,政绩突出,不久后升为尚书令、太尉。
详细解释
- 名高难副描述的是某个人或事物在特定领域或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声誉和地位,且难以被其他人模仿或取代。这个成语强调了该人或事物的独特性和无法替代的价值。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领域的专家、杰出的人物或事物,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技能或能力非常高超的人。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困难的任务或挑战。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所著的《幼学琼林》一书中。故事中,有一个叫杨洪的人非常喜欢学习,而且他的学问非常高深,无人能及。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名高难副”。这个故事被后来的人们引用,并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名高难副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名”表示名声,表示受人尊敬;“高”表示高度,表示地位和水平高;“难”表示难以,表示非常困难;“副”表示副的,表示别人无法模仿。
例句
- 1. 他是一位名高难副的音乐家,无人能够超越他的音乐才华。2. 这个项目需要一位名高难副的工程师来完成,因为它非常具有挑战性。3. 她是一位名高难副的艺术家,她的作品在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山顶上,高高在上,他的名声非常响亮,而且没有人能够模仿他。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和结构。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独步一时”、“无人能及”等,来扩展自己的成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水平非常高,可以说是名高难副的小画家。2. 初中生:这个数学题非常难,要解答它需要名高难副的数学家才能做到。3. 高中生:他是一位名高难副的演讲家,每次演讲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难度非常大,需要一位名高难副的工程师来完成。5. 成人:他是一位名高难副的企业家,他的成功经验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