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守宅
拼音hún bù shǒu zhái
含义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出处三国·魏·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典故出处
三国·魏·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近义词
魂不守舍
英文翻译
be out to lunch <be out of one's min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精神不集中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魂不守宅是由“魂”、“不”、“守”、“宅”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魂”指人的精神、灵魂;“不”表示否定;“守”表示保持;“宅”指居住的地方。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精神不在自己的身体所在的地方,而是飘忽不定,思绪不集中,心不在焉。
使用场景
- 魂不守宅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精神不集中,无法专心做事,思绪飘忽不定的状态。可以用于描述上课时学生不专心听讲、工作时心思不集中、考试时思维杂乱等情况。
故事起源
- 魂不守宅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道教思想。道教认为人的精神是可以离开身体的,而且会在梦游或灵魂出窍时离开身体。因此,当一个人的精神不集中,思绪飘忽不定时,就好像他的精神离开了身体,不在宅邸中守护。
成语结构
- 魂不守宅的结构是“主语 + 魂 + 不 + 守 + 宅”,其中,“主语”可以是人的名词或代词。
例句
- 1. 他上课时总是魂不守宅,老师讲的内容他根本听不进去。2. 她工作时常常魂不守宅,思维跳跃,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魂不守宅”这个成语与一个人在思考时离开身体、在空中飘荡的形象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如“心不在焉”、“心猿意马”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妹妹上课时总是魂不守宅,老师都没办法让她认真听讲。2. 初中生:我考试时有时会魂不守宅,思维跳跃,经常答错题。3. 高中生:大家都很忙的时候,有些同学就会魂不守宅,不愿意投入到团队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