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寡民
拼音xiǎo guó guǎ mín
含义国家小,人民少。
出处《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典故出处
《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反义词
泱泱大国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国家小,人民少。
成语举例:小国寡民的思想是行不通的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小国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小国寡民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小国”指国家小,国土面积较小;“寡民”指人口稀少,人民数量不多。整个成语表示一个国家的规模小,人口稀少,国力薄弱,无法与大国相比。
使用场景
- 小国寡民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国家的实力相对较弱,无法与强大的国家相比。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团体或个人的实力较弱,无法与其他更强大的对手相抗衡。
故事起源
- 小国寡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但具体的故事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个成语的出现可能是根据古代历史上一些小国家的实际情况而来,这些小国家由于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等原因,无法与更大的国家相抗衡,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小国寡民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其中,“小国”表示国家小,国土面积较小;“寡民”表示人口稀少,人民数量不多。整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这个小国寡民,无法抵挡强大的侵略者。2. 在国际舞台上,小国寡民往往处于劣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可以想象一个小小的国家,国土面积很小,而且人口稀少,只有寥寥几个人。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关于小国寡民的相关内容,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小国家,如古代的瑶池、蓬莱等。也可以学习一些与国力相关的成语,如强国富民、国泰民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只有20个同学,真是小国寡民啊!2. 初中生:这个小国寡民,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很难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3. 高中生:历史上有许多小国寡民被大国侵略,这是一个普遍现象。4. 大学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小国寡民往往需要依靠联盟来维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