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赃贿狼籍在词典中的解释
zānghuìláng

赃贿狼籍

拼音zāng huì láng jí

含义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典故出处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近义词

  • 赃贿狼藉、赃私狼藉、赃秽狼藉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赃贿狼籍是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赃指非法的财物,贿指行贿受贿,狼籍指凌乱不堪。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贪污腐败、贪赃枉法的现象极其严重,使得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观陷入混乱状态。

使用场景

  • 赃贿狼籍通常用来形容腐败严重、法纪松弛、社会秩序混乱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组织内部出现腐败问题,或者形容社会风气败坏、道德风险高涨的现象。

故事起源

  • 赃贿狼籍一词出自《左传·昭公十三年》。昭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君主,他非常重视廉洁政治。有一次,昭公听说官员之间存在贪污行贿的问题,于是派人前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级官员之间的贪污行为严重,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昭公非常愤怒,用“赃贿狼籍”来形容这种现象,以警示所有官员和民众要廉洁奉公。

成语结构

  • 赃贿狼籍是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每个词的意思和拼音分别是:赃、贿、狼籍。

例句

  • 1. 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赃贿狼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整顿。2. 这个小区的管理混乱不堪,赃贿狼籍,居民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赃贿狼籍拆分为三个词来记忆,赃、贿、狼籍分别代表非法财物、行贿受贿、混乱不堪的意思。可以通过想象一个贪污腐败的官员把非法财物藏在狼窝里,形成了赃贿狼籍的场景,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反腐败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如何预防和打击腐败行为,以及培养廉洁奉公的意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小偷把赃物藏在狼窝里,真是赃贿狼籍。2. 初中生:这个国家的腐败问题严重,社会变得赃贿狼籍。3. 高中生: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使得整个社会陷入了赃贿狼籍的状态。4. 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反腐斗争,共同努力让社会远离赃贿狼籍的现象。

拆字解意

赃贿狼籍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