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二秀才
拼音chǐ èr xiù cái
含义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盡”字的俗体“尽”字。
出处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典故出处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盡”字的俗体“尽”字。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讥讽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诚斋先生杨公参加湖南漕试监考时,他的同事有取《易经》义为魁。诚斋先生看到卷面上把“盡”写成“尽”,就想摈斥更改。考官是上痒人,不允许他改。诚斋先生笑着说:“明日揭榜,将会取得个尺二秀才,我们的脸面往哪里搁?”。
详细解释
- 尺二秀才是一个比喻,尺指的是尺寸小,二指的是级别低,秀才指的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尺二秀才表示才华很差的人,没有什么真本事。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才华很差,没有什么实际能力。多用于讽刺、调侃的语境中。
故事起源
- 尺二秀才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明代的一位官员。据传,明代的宰相徐阶非常重视人才选拔,他曾经派人到全国各地寻找有才华的人才。有一天,徐阶听说某地有一位秀才,便派人前去考察。当人们看到这位秀才时,发现他个子很矮小,才华也很差,于是用“尺二秀才”来形容他。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尺”、“二”、“秀才”三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虽然是个尺二秀才,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是很优秀的。2. 别看他长得高大,其实也只是个尺二秀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尺二秀才”与“才华很差”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个子矮小、才华不足的人。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一无所知”、“庸才”等,来扩展对才华差的人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是个尺二秀才,但是他很努力,将来一定会变得更厉害。2. 初中生:班上有个同学虽然是尺二秀才,但他乐于助人,大家都喜欢他。3. 高中生:虽然他被称为尺二秀才,但是他总能在关键时刻出色地完成任务。4. 大学生:这个项目经理虽然在技术上是个尺二秀才,但他的领导能力很强,团队合作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