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阵以待
拼音yán zhèn yǐ dài
含义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典故出处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近义词
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反义词
麻木不仁、麻痹大意
英文翻译
stand ready in battle arra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成语举例: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阵,不能读作“zèn”。
成语辨形:阵,不能写作“陈”。
成语辨析:(一)严阵以待和“枕戈待旦”;都有“警惕性高;等待敌人”的含义。但严阵以待偏重在做好了充分准备;以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枕戈待旦”偏重在杀敌心切;等待杀敌。(二)严阵以待和“厉兵抹马”;都有“作好战前准备”的意思。但严阵以待侧重于“整个军队排好阵势;等待敌人的来临”;“秣马厉兵”侧重于“人员的行动”。
详细解释
- 严阵以待是指在战争或重大事件面前,组织防守时所采取的严密布置,以确保安全。也可用于形容在重要场合或关键时刻,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情。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重要的考试、比赛、竞选等场合中,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在重大会议、重要谈判等场合中,准备充分,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段故事讲述了贾府和荣府的宴会。贾府的人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而荣府的人却没有做好准备。最终,贾府的人以严密的阵势取得了胜利。因此,人们常用“严阵以待”来形容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各种情况。
成语结构
- 严阵以待的结构为“形容词+名词+以+动词”,其中形容词为“严”,名词为“阵”,动词为“待”。
例句
- 1. 在比赛前,运动员们都严阵以待,准备迎接挑战。2. 在重要会议上,我们应该严阵以待,做好充分准备。3. 考试前,同学们都在努力学习,为了能够严阵以待。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严阵以待”与“做好充分准备”这个意思进行联系,形象地想象自己站在一个严密布置的军阵中,做好各种防守准备,以迎接可能发生的情况。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准备”、“防守”相关的成语,如“准备充分”、“防患未然”等,以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明天有一场重要的考试,我要严阵以待,做好充分准备。2. 初中生:参加篮球比赛时,我们队严阵以待,全力防守对方的进攻。3. 高中生:面试前,我会严阵以待,准备好自己的优势和回答问题的技巧。4. 大学生:为了应对毕业论文答辩,我会严阵以待,准备充分,以确保成功通过。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