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魂宕魄
拼音chí hún dàng pò
含义形容振憾心灵。亦作“驰魂夺魄”。
出处闻一多《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予人们颂送着弛魂宕魄的天乐。”
典故出处
闻一多《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予人们颂送着弛魂宕魄的天乐。”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振憾心灵。亦作“驰魂夺魄”。
成语举例:各种印象,新鲜而又庄严,使他目不暇给,弛魂夺魄。 ★徐迟《地质之光》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弛魂宕魄形容人的精神恍惚,神志不清,思维不集中,像魂魄离体一样。多用来形容疲劳过度、精神萎靡、思维混乱等状态。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长时间劳累、过度疲惫而导致精神不集中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情绪低落、心情沮丧,思维迟钝的状态。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平准书》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晋国有一个叫做蹇叔的人,他的学问非常博学,但是他终日劳碌奔波,精神疲惫。有一天,蹇叔的朋友问他为什么如此劳累,蹇叔回答说:“我白天忙于公务,晚上忙于学问,既不辞劳苦,又不肯放松休息。”他的朋友听后说:“你的精神不集中,魂魄已经离体,你是弛魂宕魄。”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成语结构
- 成语由两个对偶的词语组成,用来形容人的精神恍惚。
例句
- 1. 工作连续加班导致他已经弛魂宕魄了。2. 考试前一天通宵复习,结果考试时他整个人都是弛魂宕魄的状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精疲力尽地躺在床上,魂魄似乎离开了身体,精神恍惚的样子。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精神状态相关的成语,如"心神不宁"、"精神焕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回家时看起来像是弛魂宕魄的。2. 初中生:我考试前熬夜复习,结果考试时整个人都是弛魂宕魄的状态。3. 高中生:高三的学习压力大,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弛魂宕魄了,思维混乱,无法集中精力。4. 大学生:大学生活太紧张了,经常熬夜写论文,导致我整个人都是弛魂宕魄的状态。5. 成人:工作压力大,每天劳累过度,有时候感觉自己已经弛魂宕魄了,精神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