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筋俗骨
拼音cūn jīn sú gǔ
含义指一个人粗鄙、没有修养,没有文化的样子。
出处
词语
村筋俗骨
拼音
cūn jīn sú gǔ
村筋俗骨,
出处
自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四折,常用于作宾语、定语
详细解释
- 村筋俗骨意味着一个人的形象像一个村子里的老百姓一样,粗鄙、没有修养,缺乏教养和文化。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的粗俗和无知,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粗鲁、没有教养。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粗鲁、没有修养和教养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懂礼貌、缺乏教养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自《汉书·王莽传》,描述了王莽的形象粗鄙、没有修养。另一种说法是源自明代杨慎《顾恺之传》中的一句话:“村筋俗骨,何足以为人?”用来形容顾恺之的形象粗俗、没有修养。
成语结构
- 主要由“村筋”和“俗骨”两部分组成。其中,“村筋”指村子里的老百姓,代表粗俗、没有修养的人;“俗骨”指没有文化和教养的人。
例句
- 1. 他的举止粗鲁,真是个村筋俗骨。2. 这个人一看就是个村筋俗骨,没有文化修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村筋俗骨”与形象生动的村子老百姓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粗鄙、没有修养的人在村子里走来走去,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修养和教养相关的成语,如“文明斯文”、“温文尔雅”等,以帮助提升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粗鲁无礼,真是个村筋俗骨。2. 初中生:那个同学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成了个村筋俗骨。3. 高中生: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有良好的素质和修养,不能像村筋俗骨一样粗鲁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