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
拼音shù ér bù zuò
含义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典故出处
《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近义词
人云亦云、照本宣科
反义词
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英文翻译
elaborate others' theory and not to creat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成语举例: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都说述而不作,实在是自我作古。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辨形:作,不能写作“做”。
成语谜面:口试
详细解释
- 述而不作是由《荀子·劝学》一书中的一句话演化而来。这句话原文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心。”其中的“述而不作”意指人们只会空谈而不去实际行动,只会说理论而不去实践。这里的“述”指的是言论的表达,“作”指的是实际行动。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指责那些只会说空话而不去实际行动的人。可以用于形容工作中只会说而不会做事的同事,或者指责政治家只会做口头承诺而不去实施实际政策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荀子·劝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的荀子所著。书中有一句名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心。”这句话中的“述而不作”被后人作为成语传承下来,成为了贬义词语。
成语结构
- 述而不作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述”和“作”分别是动词,表示说和做的动作。而“而”是一个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动作,表示两个动作并行。最后的“不”是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前面的动作。
例句
- 1. 他总是只会说空话,从来不会去实际行动,真是个典型的“述而不作”。2. 这个政治家一直以来都是只会说大话,却从来没有实际行动,真是个典型的“述而不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述而不作”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记忆。首先,记忆“述”和“而”表示说话的动作和连接两个动作的连词。然后,记忆“不作”表示不做事的意思。通过将成语拆分为不同的部分来记忆,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这个词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述而不作”相关的成语,如“言而不信”、“空谈误国”等。这些成语都与只说不做、空谈而不实际行动的主题相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只会说大话,却从来不去做,真是个“述而不作”的人。2. 初中生:这个同学总是说自己要努力学习,可是从来不去实际行动,真是个“述而不作”的家伙。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一直以来都是只会说空话,却从来没有实际行动,真是个典型的“述而不作”。4. 大学生:在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实际行动,而不是只空谈,否则就会成为“述而不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