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沙嚼蜡
拼音tuán shā jiáo là
含义比喻空虚而无味。
出处元·杨立斋《哨遍》:“世事抟沙嚼蜡,等闲荣辱休惊讶。”
典故出处
元·杨立斋《哨遍》:“世事抟沙嚼蜡,等闲荣辱休惊讶。”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空虚而无味。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空虚而无味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抟沙嚼蜡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抟意为搓揉,沙指的是沙子,嚼则是咀嚼,蜡指的是蜡烛。抟沙嚼蜡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说话或阅读时缺乏生动有趣的表达,就像是在搓揉沙子或咀嚼蜡烛一样,枯燥无味。
使用场景
- 抟沙嚼蜡常用来形容文章、演讲或对话中缺乏生动有趣的表达,使人感到无聊乏味。可以用于批评某人的表达方式过于单调无趣,也可以用于自我反思,提醒自己要注意增加表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故事起源
- 抟沙嚼蜡的故事起源于《晋书·王濛传》。王濛是晋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章语言平淡无味,缺乏生动的表达,被人们戏称为“抟沙嚼蜡”。这个成语后来就用来形容说话或阅读时缺乏生动有趣的表达。
成语结构
- 抟沙嚼蜡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抟沙嚼”和宾语“蜡”组成。
例句
- 1. 他的演讲枯燥无味,简直就像是在抟沙嚼蜡。2. 这篇文章抟沙嚼蜡,没有一点吸引人的地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嘴里嚼着坚硬的蜡烛,然后再想象自己嘴里充满了沙子,这样就能形象地记忆抟沙嚼蜡的含义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味同嚼蜡”、“无味乏味”等,可以更好地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的课讲得太无聊了,简直像是在抟沙嚼蜡。初中生:这本小说的情节太枯燥了,读起来就像在抟沙嚼蜡。高中生:老师的演讲没有吸引力,听起来简直就是抟沙嚼蜡。大学生:这篇论文写得太枯燥了,读起来就像在抟沙嚼蜡。成人:这个演讲者的表达方式太单调无趣了,听起来简直就像在抟沙嚼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