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清君侧在词典中的解释
qīngjūn

清君侧

拼音qīng jūn cè

含义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出处《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唐·李商隐《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新唐书·仇士良传》:“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典故出处

  •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唐·李商隐《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新唐书·仇士良传》:“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英文翻译

  • rid the emperor of "evil" ministers <clear the court>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成语举例:〖示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谭嗣同传》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清除君主身旁的坏人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杀太监

详细解释

  • 清君侧源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侧,偏也。谓不正而偏私也。”意为臣子不应越过自己的职责范围,干预君主的决策。这个成语强调了臣子应该遵循忠诚的原则,不越权干预君主的权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臣子或下属尊重上级权威,不越界干涉上级的决策。也可以用来劝告他人不要越权干涉他人的事务。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事件。清君侧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当时,鲁国公族内部发生了争斗,昭公想要废除一位公族成员的爵位。这个成员的儿子在昭公面前哭诉,希望昭公能够废除这个决定。然而,昭公却告诉他说:“清君侧。”意思是臣子不应干涉君主的决策,应该遵守忠诚的原则。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动词

例句

  • 1.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应该清君侧,不越界干涉公司的决策。2. 孩子们应该懂得清君侧,尊重老师的权威。3. 作为一名领导,我会尊重团队成员的意见,但也希望他们能够清君侧,不越权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臣子站在君主的一侧,表示他遵循忠诚的原则,不越权干预君主的决策。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忠诚、权力关系相关的成语,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得意忘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清君侧,不越界干涉老师的教学安排。2. 初中生:学生会的成员应该清君侧,不越权决定学校的活动安排。3. 高中生:学生在选课时应该清君侧,不越界干涉学校的课程设置。4. 大学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清君侧,不越权干涉学校的行政决策。

拆字解意

清君侧成语造句

  • 清君侧造句(精选24条)

    1、是啊,魏书群还跟黄云清说了一大堆,怎么清君侧的事情,哈哈,看来我们真成了权奸了!2、磁轭已是别无选择,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向宫里杀去。3、圣上在奸臣的蒙蔽下,杀了郭太尉留在大梁的家人,郭太尉走到赵州后,领兵回转大梁清君侧去了!4、其余将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