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有责
拼音pǐ fū yǒu zé
含义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典故出处
清·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近义词
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反义词
敷衍塞责
英文翻译
Every common man has his obligatio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
成语举例:余深有味其言,匹夫有责之说,今人以为常谈,不悟其所重者,乃在保持道德,而非政治经济之云云。(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分句;常与天下兴亡连用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匹,不能读作“pí”。
成语辨形:责,不能写作“则”。
成语谜面:债
成语故事
明末清初,顾炎武从小爱读忠臣义士的故事,他参加图谋革新的复社,在昆山组织守将抗清,城破后他牢记继母王氏的教诲不做清朝的臣子,就化装成商人游走各地,联合各地抗清人士。他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详细解释
- 匹夫有责源自《论语·卫灵公》:“匹夫之勇,可知也。古之所谓‘匹夫有责‘者,其意即此。” 匹夫指的是普通人,有责指的是有义务和责任。这个成语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不应该推卸责任。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提醒人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逃避义务。可以用在工作、学习、家庭等各种场景中,提醒人们不要把责任推给他人,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义务。
故事起源
-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有一篇叫做《卫灵公》。这篇文章中,孔子与弟子们讨论了君臣、父子、朋友之间的关系。其中,孔子提到了“匹夫有责”,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承担自己的义务。这个成语从此流传开来。
成语结构
- 匹夫有责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都应该牢记匹夫有责的原则。2.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匹夫有责的意义,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这个成语:1. 将“匹夫有责”拆解成“匹夫”和“有责”,理解为普通人都有责任。2. 可以将“匹夫”想象成一个普通人的形象,而“有责”则是他肩上承担的责任。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深入学习“匹夫有责”:1. 了解其他与责任相关的成语,如“有志者事竟成”、“不成不败”等。2. 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了解责任意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作为一名好学生,我明白匹夫有责,要主动完成作业。2. 初中生: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匹夫有责的道理,不应该把责任推给别人。3. 高中生:在班级里,每个同学都应该积极参与,明白匹夫有责的意义。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明白匹夫有责的原则,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