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诚布公
拼音kāi chéng bù gōng
含义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典故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近义词
待人以诚、开诚相见、襟怀坦白
反义词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英文翻译
speak frankly and sincere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成语举例:上头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时时接见商人,与商人开诚布公,联络一气。(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诚,不能读作“cénɡ”。
成语辨形:诚,不能写作“城”或“成”;公,不能写作“工”。
成语辨析:开诚布公和“推心置腹”;都有诚心待人的意思。但开诚布公偏重形容心地坦白、无私;“推心置腹”偏重在形容两人的交情很深厚。
成语谜面:包大人的告示
歇后语:包大人的告示
成语故事
“开诚布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已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详细解释
- 开诚布公是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开指展开、敞开;诚指真实、真诚;布公指公开、公正。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不隐瞒任何信息,对待他人真诚公正。
使用场景
- 开诚布公常用于描述人际交往中的真诚和坦率。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商务谈判、友谊交往、家庭沟通等场景中,以开放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对方,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故事起源
- 《晋书·孔融传》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开诚布公的故事。晋朝的孔融是个聪明而有才华的人,他曾经在一次朝廷上与权臣司马昭争辩。司马昭对孔融心生嫉妒,想要陷害他。孔融却对司马昭毫无顾忌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批评,他的言辞真诚而公正,没有任何隐瞒。尽管孔融的直言惹怒了司马昭,但他的坦率和公正却赢得了人们的赞赏,成为后来“开诚布公”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开、诚、布、公。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开诚布公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看法。2. 在友谊中,我们应该始终以开诚布公的态度对待彼此。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将开诚布公的“开”字联想成一个门敞开的形状,表示展开;将“诚”字联想成一个诚实的人,表示真实;将“布”字联想成一个布满公正的标志,表示公开;将“公”字联想成公正的法官,表示公正。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构成。
延伸学习
- 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真诚和坦率相关的成语,如真心实意、真心诚意等,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开诚布公的朋友一起玩,因为他们不会说谎。2. 初中生:老师在班会上鼓励我们开诚布公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3. 高中生:在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以开诚布公的态度互相交流和讨论。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要以开诚布公的心态对待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5. 成年人:在工作场合,我们应该以开诚布公的态度面对挑战和问题,共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