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
拼音kāi yuán jié liú
含义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出处《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典故出处
《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近义词
增产节约
反义词
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挥霍无度
英文翻译
earn more income and cut down expens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成语举例:在经济工作中,应该经常注意开源节流。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节,不能读作“jiē”。
成语辨形:源,不能写作“原”。
成语辨析:开源节流和“克勤克俭”;都有“增产节约”的意思。但开源节流偏重指通过开辟多种渠道增加收入;“克勤克俭”偏重指通过勤劳增加收入。
成语谜面:原;用水莫忘关龙头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在《富国篇》中阐述富国的策略,若要国家富强,就要爱护百姓,在收支上开源节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去发展生产,国家才能富强。如果不顾生产,只顾浪费物资,百姓就会十分贫困。所以“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详细解释
- 开源节流是一个经济管理的原则,意味着通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消费的方式,实现节约和提高效益。它强调在经济活动中要善于创造财富和减少浪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使用场景
- 开源节流这个成语常用于经济领域,用来指导个人、团体或国家在管理财务、资源和能源方面的行为。它也可以用于生活中,鼓励人们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故事起源
- 开源节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魏策》中,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魏国的国君问一位智者如何治理国家,智者回答说:“开源节流,择人而用。”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和资源利用的领域。
成语结构
- 开源节流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开源和节流。开源是动词短语,节流是动词短语。
例句
- 1. 我们应该在家庭生活中实行开源节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2. 在企业管理中,开源节流是提高效益的重要原则之一。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水龙头,水源不断地流出,但同时也要注意节约用水,不浪费。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开源节流的原则,例如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等方面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开源节流,不浪费食物和水。2. 初中生: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提倡开源节流,减少能源消耗。3. 高中生:在学习中,我们要开源节流,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4.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开源节流,提高利润和资源利用率。5. 成年人: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实行开源节流,合理规划财务和资源,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