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纳履决踵在词典中的解释
juézhǒng

纳履决踵

拼音nà lǚ jué zhǒng

含义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典故出处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纳履,意为小心翼翼地抬起脚步,以免踩到东西;决踵,意为决定性地迈出脚步。整个成语形象地比喻行走时要小心谨慎,以免出现意外。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提醒人们在行动中要谨慎小心,不要大意。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名叫屈原的诗人,在楚怀王的宠信下,楚国内外都非常繁荣。然而,后来楚怀王的弟弟楚庄王夺取了王位,并将屈原流放到远方。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离骚》等诗篇。当楚怀王得知屈原的遭遇后,非常悲痛,于是决定前往寻找屈原。楚怀王在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告诉楚怀王,屈原被楚庄王杀死了,他的头颅被投入了汨罗江。楚怀王听后非常伤心,便立即下令将汨罗江的水全部倒掉,以找到屈原的头颅。然而,当楚怀王在江边查看时,只发现了一只屈原的履,没有找到头颅。楚怀王非常悲伤,于是决定将屈原的履带回宫中供奉。从此以后,人们在行走时都小心翼翼,生怕脚下的履被决踵。

成语结构

  • 主语+ 谓语

例句

  • 1. 他走路时总是纳履决踵,生怕被绊倒。2. 在冰雪天气里,我们要纳履决踵,以免滑倒。3. 在考试前,学生们都要纳履决踵,认真复习。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纳履决踵”与小心谨慎的行走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走路时小心翼翼地抬起脚步,以免踩到东西。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屈原的故事和其他与小心谨慎相关的成语,如“脚踏实地”、“小心翼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走路时总是纳履决踵,生怕摔倒。2. 初中生:考试前,老师告诉我们要纳履决踵,才能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面对重要的决策,我们要纳履决踵,不要轻易做出选择。

拆字解意

纳履决踵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