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如流
拼音nà jiàn rú liú
含义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典故出处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反义词
拒谏饰非
英文翻译
be able to accept advice from one's inferior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成语举例:玄德公纳谏如流,敬贤礼士。★明·无名氏《庞掠四郡》第四折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纳谏如流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的忠告或建议能够迅速接受并付诸行动。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心胸宽广,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领导或者决策者能够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并且能够迅速采纳,付诸行动。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谦虚、虚心学习的品质。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个名叫杨国忠的宰相,他非常聪明能干,但是有时候也会犯错误。有一次,杨国忠在朝堂上犯了一个错误,但是他的一个下属看出了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杨国忠虚心接受了下属的建议,并迅速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且能够迅速付诸行动。这个故事传扬开来,后来人们就用“纳谏如流”来形容一个人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忠告,并迅速采纳付诸行动的品质。
成语结构
- 纳谏如流是一个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纳,谏,如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接受忠告如同水流一样顺畅。
例句
- 1. 他是一个明智的领导者,总是纳谏如流。2. 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能够纳谏如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水流顺畅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接受忠告的态度就像水流一样顺畅。可以使用与水相关的图像或者动画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你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深入了解成语的起源和背后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我会纳谏如流,努力提高成绩。2. 初中生:班主任给我们提了一些建议,我会纳谏如流,改正自己的不足。3. 高中生:老师批评了我的写作风格,我会纳谏如流,努力提高写作水平。4. 大学生:导师给了我一些建议,我会纳谏如流,不断改进研究方法。5. 成年人:领导提出了一些改进工作的建议,我会纳谏如流,积极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