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给自足
拼音zì jǐ zì zú
含义给:供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出处《三国志·魏志·步隲传》:“种瓜自给。”《列子·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志·步隲传》:“种瓜自给。”《列子·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近义词
自产自销
英文翻译
self … supporting and self…sufficien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给:供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成语举例:人民在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展开了自给自足的大生产运动。(冯德英《苦菜花》第九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给,不能读作“ɡěi”。
详细解释
- 自给自足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自给”表示自己生产所需的食物和物资;“自足”表示自己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不依赖他人。
使用场景
- 自给自足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具备自立自强的能力,能够独自完成各种工作或满足自身的需求。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能够自给自足,不依赖外部资源。
故事起源
- 自给自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三年》中的一篇文章中。文章讲述了一个叫鲁庄公的国君,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国家能够自给自足。这个成语由此而来,成为了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能够独立自主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自给自足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这种结构形式突出了自给自足的重要性和完整性。
例句
- 1. 他家种了很多蔬菜,实现了自给自足。2. 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非常能干,能够自给自足地完成各项任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自给自足”的四个字分别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例如,“自给”可以与自己生产食物和物资相联系,“自足”可以与满足自身需求相联系。此外,可以将这个成语与一个人独自生活的场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自给自足的相关成语,如“自力更生”、“自助自救”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每天都要自给自足地完成我的作业。初中生:他通过自给自足的努力,成功地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高中生:我们应该培养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依赖他人的帮助。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自给自足,独立生活。成人:他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