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工减料
拼音tōu gōng jiǎn liào
含义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典故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近义词
敷衍了事
反义词
一丝不苟、精雕细刻
英文翻译
cheat on labour an material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成语举例:做工作要认真负责,决不能偷工减料,马马虎虎。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辨形:减,不能写作“简”。
成语谜面:二斗
详细解释
- 偷工减料是一个贬义成语,用来形容工作不认真、敷衍塞责的行为。偷工指的是偷懒敷衍,不按照要求或标准完成工作;减料则表示为了省钱或节约成本而减少使用材料。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不尽职的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工作和生活场景中,特别是那些需要严肃对待的工作。例如,可以用来批评一个工程师在设计中敷衍了事,或者批评一家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追求利润而节约了材料。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建筑行业。在古代,建筑师和工匠们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偷工减料,以节省时间和成本。然而,这样做往往会导致建筑物的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安全隐患。因此,这个成语形成了贬义的含义,用来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偷工减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偷工”和“减料”分别为动词短语,表示具体的行为。
例句
- 1. 这家公司为了赚更多的钱,经常偷工减料,产品质量堪忧。2. 他在考试中偷工减料,结果考得很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偷工减料”与懒惰和不负责任的行为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在工作中敷衍塞责,甚至偷懒减少工作量和材料,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敷衍塞责”、“图省事”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偷工减料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在做手工作业时偷工减料,没有按照要求认真完成。初中生:有些同学为了省事,经常在作业中偷工减料,结果成绩越来越差。高中生: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选择偷工减料,这样他们就无法真正掌握知识。这个学习指南提供了关于“偷工减料”的全面学习资料,包括基本含义、详细解释、使用场景、故事起源、成语结构、例句、记忆技巧和延伸学习内容。通过这些信息,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