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门请盗
拼音yíng mén qǐng dào
含义比喻至孝。
出处典出《后汉书·赵咨传》:“咨少孤,有孝行……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
典故出处
典出《后汉书·赵咨传》:“咨少孤,有孝行……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至孝。
成语举例:昔人迎门请盗,恒怀废寝之忧,当挽舆梓,犹有危途之惧。★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敦煌太守赵咨年幼时死了父亲,他十分孝顺母亲,有一天晚上,他侍候母亲睡觉后,听到门外有强盗的声音,担心母亲惊醒后害怕,就主动开门请强盗到家里,给他们准备吃的。强盗们吃完后就立即离开。
详细解释
- 迎门请盗是一个贬义成语,形容自己主动邀请坏人进入自己的家门,比喻自作自受、自取灭亡。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组织的行为极其愚蠢,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故事起源
- 迎门请盗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事中,一个人因为害怕别人偷盗自己的财物,主动将财物送到了盗贼手中,结果自己反而被盗,引起了人们的嘲笑和警醒。
成语结构
- 迎门请盗的成语结构为“迎门”和“请盗”,形容主动邀请坏人进入自己的家门。
例句
- 1. 他的行为简直就是迎门请盗,结果自食其果。2. 这个政府的政策完全是迎门请盗,导致经济陷入了困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自家门口,主动邀请一个盗贼进来,这个场景非常荒谬和愚蠢,因此很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自掘坟墓”、“自食其果”等,可以帮助扩展对贬义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的行为就像迎门请盗,不听老师的劝告,结果考试成绩很差。2. 初中生:政府的政策简直是迎门请盗,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矛盾。3. 高中生:这个公司的管理层简直是迎门请盗,不顾员工的利益,导致员工离职率高。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