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缗缗
拼音mián mián mín mín
含义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连绵不断的样子
出处清·梅曾亮《盋山余霞阁记》:“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
典故出处
清·梅曾亮《盋山余霞阁记》:“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绵绵:连绵不断的样子。连绵不断的样子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绵绵缗缗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事物连续不断、绵延不绝的样子。它常用来形容山脉、河流、人群等连续延伸的景象,也可用来形容思绪、声音等连续不断的状态。
使用场景
- 绵绵缗缗常用于描绘大自然景观、人群聚集或连续不断的声音。例如,可以用来形容山脉绵延起伏、人潮涌动、雨声绵绵等场景。
故事起源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唐朝时,有一位宰相家的女儿非常聪明伶俐,但她却不爱学习,总是玩耍。她的父亲非常着急,于是请来了一位名师教她。这位名师发现这位女孩非常贪玩,无法专心学习。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给她出了一道题目:“请你用‘绵绵缗缗’这个成语造句。”女孩想了一会儿,然后回答道:“山上的树木绵绵缗缗,好像没有尽头。”这个故事流传开来,成为了“绵绵缗缗”的故事起源。
成语结构
- 绵绵缗缗是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其中“绵绵”表示连绵不断,而“缗缗”表示绵延不绝。
例句
- 1. 山脉绵绵缗缗,美丽壮观。2. 人群绵绵缗缗,熙熙攘攘。3. 雨声绵绵缗缗,如诗如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连绵起伏的山脉或绵延不绝的人群,将这个景象与“绵绵缗缗”这个词语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连续、绵延相关的成语,如“连绵不断”、“绵延不绝”等,可以扩展词汇量,并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山上的树木绵绵缗缗,像一条长长的绿色绳子。2. 初中生:人群绵绵缗缗,我感到有些拥挤。3. 高中生:思绪绵绵缗缗,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4. 大学生:音乐声绵绵缗缗,萦绕在整个演出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