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角斗争
拼音wō jiǎo dòu zhēng
含义蜗:蜗牛;蜗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比喻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典故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近义词
蜗角之争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蜗:蜗牛;蜗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比喻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成语举例:宋·辛弃疾《哨遍·秋水观》词:“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详细解释
- 蜗角,指小蜗牛的触角,象征微小的力量;斗争,指抵抗、战斗。蜗角斗争形容力量弱小的一方奋力抵抗强大的对手,不畏艰难困苦,坚持奋斗。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个人、团体或弱势群体在面对困难、挑战时,勇敢抵抗,坚持斗争的精神。也可用于形容弱小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与强大国家进行斗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相传,有一只小蜗牛与一只大乌龟发生争执,小蜗牛不畏强大的对手,奋力抵抗,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象征了力量微小的一方在斗争中坚持不懈,最终能够战胜强大的对手。
成语结构
- 主语+蜗角斗争
例句
- 1. 尽管我们是小公司,但我们决心要进行蜗角斗争,争取在市场上立足。2. 这个小国家面对强大的邻国,也要进行蜗角斗争,捍卫自己的主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蜗牛和乌龟的形象与力量弱小、奋力抵抗的意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蜗角斗争”类似的成语,如“卧薪尝胆”、“力挽狂澜”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我会蜗角斗争,争取进步。2. 初中生:我们班级是弱队,但我们会蜗角斗争,争取在篮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要蜗角斗争,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创业的道路上充满了困难和挑战,我要蜗角斗争,争取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