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节合拍
拼音yīng jié hé pāi
含义①合乎节拍。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出处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应节合拍。”
典故出处
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应节合拍。”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①合乎节拍。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成语举例:叶圣陶《文心》:“一方面‘俯拾即是’,一方面却又‘着手成春’,只因为工夫已经成熟,在无所容心之间,自能应节合拍的缘故。”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应节合拍是由“应节”和“合拍”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应节”意为按照节日或场合的要求行事,尊重传统习俗;“合拍”意为与环境相适应,与他人相协调。应节合拍强调在特定的时刻,能够遵循规定的礼仪和习俗,与他人和谐相处,展现出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修养。
使用场景
- 应节合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特定场合中的行为举止得体、符合礼仪习俗,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例如,一个人在参加婚礼时穿着得体、举止得体,与他人互动融洽,就可以说他应节合拍。
故事起源
- 关于应节合拍的故事起源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节日和场合的重视,以及对于社交礼仪的注重。
成语结构
- 成语“应节合拍”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应”、“节”、“合”和“拍”。
例句
- 1. 在春节期间,大家都穿上了新衣服,互相拜年,非常应节合拍。2. 在公司年会上,小明的演讲非常得体,他的举止非常应节合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应节合拍”与参加节日庆祝活动时的得体行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此外,可以多使用该成语并结合实际场景进行练习,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成语,如“节外生枝”、“节衣缩食”等,可以拓展对于中国文化和习俗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在元宵节的时候,小明穿上了漂亮的汉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花灯,他非常应节合拍。2. 小学生:在国庆节游行中,学生们整齐划一地走过主席台,表演得非常好,他们都非常应节合拍。3. 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同学们举止庄重,礼仪得体,展现出高中生应有的素质,他们非常应节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