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难辩
拼音yǒu kǒu nán biàn
含义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典故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近义词
有口难言、有苦难言
英文翻译
find it hard to vindicate oneself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成语举例:张书绅《正气歌》:“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有口难辩,抓进牢去,判了十五年徒刑。”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难言之隐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难,不能读作“nàn”。
成语辨形:辩,不能写作“辨”。
成语谜面:哑巴伸冤
详细解释
- 当面对某个问题或争论时,有时候我们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言辞来进行辩解或解释,导致自己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辩护自己的立场,从而陷入困境。这时就可以使用“有口难辩”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况。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描述在辩论、争吵、诉讼等场合中,因为无法有效辩解或解释而使自己处于劣势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面对一些复杂或棘手的问题时,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相传,汉朝时期,司马相如是一个很有口才的人,但有一次他在朝堂上被人指责,他却无法辩驳。后来,司马相如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努力修炼口才,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辩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遇到了困境,只要努力学习,我们也能够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口才。
成语结构
- 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有”、“口”、“难”和“辩”。
例句
- 1. 在与对手的辩论中,他因为缺乏准备而有口难辩。2. 面对老师的质问,学生们有口难辩地低下了头。3. 在法庭上,他的辩护律师因为证据不足而有口难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拆分成两部分来记忆。首先,记住“有口”这个部分,表示拥有口才的意思。然后,记住“难辩”这个部分,表示无法辩解的意思。通过将两部分结合起来,就可以理解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一些辩论技巧和口才训练方法,提高自己的辩论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争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问我为什么作业没有完成,我有口难辩地说:“我忘记了。”2. 初中生:在班级辩论赛中,我因为紧张而有口难辩,没能成功表达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面对家长的质问,我有口难辩地解释了自己为什么晚归。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有口难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