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
拼音yǒu jiào wú lèi
含义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典故出处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成语举例: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朱自清《经典常谈 诸子第十》)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教,不能读作“jiāo”。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受到排挤,带领几十个弟子开始周游列国。到达卫国后,当时的卫灵公年迈,太子蒯聩与卫夫人南子的斗争很激烈,孔子也不能插入卫国政坛,他们在子路妻兄颜浊邹家驻扎,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还是收下颜浊邹这个粗俗的弟子。
详细解释
- 有教无类是指教育不分阶级、贫富,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同样的教育,无论出身如何,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社会或组织的教育政策公正无私。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有度》。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教育和法律的理论。其中有一次,韩非子说:“有教无类,人人平等。”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成为了后来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成语“有教无类”的结构是“有 + 名词 + 无 + 名词”,表示“有的人 + 没有的人”,强调了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
例句
- 1. 在这所学校,有教无类,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2. 这个国家实行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制度,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3. 我们应该努力推动有教无类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有教无类”这个成语与平等、公正、普及等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例如可以想象一个学校门口有一个大字“教”,上面写着“有教无类”,表示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公平的现状,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成语和习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有教无类是非常好的,因为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知识。2. 初中生: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实现有教无类,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3. 高中生:有教无类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它能够帮助我们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平等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