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
拼音zì lì gēng shēng
含义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出处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我们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强起来了。”
典故出处
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我们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强起来了。”
近义词
自食其力、独立自主、自给自足
反义词
仰人鼻息、寄人篱下
英文翻译
rely on one's own effort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成语举例:我们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强起来了。(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更,不能读作“ɡènɡ”。
成语辨形:力,不能写作“立”。
成语辨析:自力更生与“自食其力”有别:自力更生侧重于形容不依赖;“自食其力”侧重于形容不剥削。
成语谜面:万事不求人
成语故事
西汉人严安为劝谏汉武帝不要穷兵黩武,北犯匈奴,陈述了秦王朝兴亡的教训,他说:“秦王蚕室天下,并吞六国称皇帝,统治全国,取消诸侯,消灭他们的兵力,使国内百姓避免战乱,可以自力更生,这是百姓所渴望得到的。”。
详细解释
- 自力更生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来解决问题,不依赖别人的援助或支持。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或国家应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能够自给自足,不依靠他人的帮助。
使用场景
- 自力更生常用于鼓励个人或国家不畏艰难困苦,努力奋斗,靠自己的力量来取得成功。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教育、职场、国家发展等。
故事起源
- 自力更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这个成语的出现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强调个人的努力和自我修养,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立、自强的精神。
成语结构
- 自力更生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自”表示自己,表示个人的力量;“力”表示力量、能力;“更生”表示改变、重生。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和发展。
例句
- 1. 他从小就明白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所以他从不依赖别人的帮助。2. 这个国家通过自力更生,成功地摆脱了贫困。
记忆技巧
- 要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每个字的意思分开来记忆,然后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可以通过朗读、写下来多次重复记忆,也可以尝试用这个成语造句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自力更生的故事和实例,可以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来了解不同的观点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自力更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应该自力更生,积极解决问题。3. 高中生:靠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我们可以实现自力更生,实现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大学是一个培养自力更生能力的时期,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5. 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树立自力更生的精神,不依赖别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