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逐末弃本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úběn

逐末弃本

拼音zhú mò qì běn

含义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出处唐·魏徵《嫂叔舅服议》:“今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

典故出处

  • 唐·魏徵《嫂叔舅服议》:“今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

近义词

  • 逐末舍本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逐末弃本是指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只注重表面的现象和外在的利益,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和根本。这种行为通常是因为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使用场景

  • 逐末弃本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顾及长远发展的人或行为。它常常用于批评那些只重视利益的商人、政治家或管理者。

故事起源

  • 逐末弃本这个成语源自《庄子·齐物论》。庄子讲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人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去关注事物的本质。这就好比只看到树枝而忽视了树根,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成语结构

  • 逐末弃本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逐”表示逐渐,逐步;“末”表示末尾,最后;“弃”表示舍弃,抛弃;“本”表示根本,本质。

例句

  • 1. 这个公司只追求眼前的利润,完全逐末弃本。2. 领导们应该注重长远发展,而不要只看重短期利益,避免逐末弃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对比树木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树木的根部代表着事物的本质和根本,而树枝则代表着事物的表面现象。逐末弃本就好比只看到树枝而忽视了树根,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成语和其故事起源,可以帮助提高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只关注游戏而不学习的同学,他太逐末弃本了。2. 初中生:政府应该注重环境保护,而不是只追求经济发展,避免逐末弃本。3. 高中生:那个只看重成绩而忽视兴趣的同学是个典型的逐末弃本的例子。4.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不能只关注短期利润,否则会陷入逐末弃本的困境。

拆字解意

逐末弃本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