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耳挠腮
拼音zhuā ěr náo sāi
含义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典故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近义词
搓手顿脚、心急火燎、无可如何
反义词
镇定自若
英文翻译
manner of anxiety or happiness <scratch one's head >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成语举例: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补语;形容人焦急、生气、心乱等神情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挠,不能读作“yáo”;腮,不能读作sī。
成语辨形:挠,不能写作“侥”或“绕”。
成语谜面:猴子搔头
详细解释
- 抓耳挠腮是由抓、耳、挠、腮四个字组成的成语。抓耳指用手抓住耳朵,挠腮指用手挠脸颊。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犹豫不决、烦恼忧虑的表情和动作。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做决定或面临困扰时显得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烦恼不安的样子。
故事起源
- 成语“抓耳挠腮”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书中记载了一个叫李时中的故事。李时中是明朝的一个官员,他在面临重要决策时总是犹豫不决,抓耳挠腮,左右为难。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为成语,用来形容人犹豫不决的样子。
成语结构
- 抓耳挠腮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四个动词组成。
例句
- 1. 他面对两个选择,抓耳挠腮了好几天,还是没有做出决定。2. 小明在考虑买哪个手机,一直抓耳挠腮,犹豫不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动作与成语关联起来来记忆。想象一个人面对困扰时,抓住自己的耳朵,然后用手挠脸颊的样子。这个形象化的动作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相关的成语,如“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等来扩展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做选择时,抓耳挠腮,不知道该选哪个。2. 初中生: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他抓耳挠腮,不知道该怎么向父母交代。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他抓耳挠腮,希望能做出正确的决定。4. 大学生:面对就业选择,他抓耳挠腮,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