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柔外刚
拼音nèi róu wai gāng
含义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出处《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典故出处
《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近义词
刚柔并济
英文翻译
be soft inside despite one's hard show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成语举例:她是一个内柔外刚的女子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指人的个性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内柔外刚是形容一个人内心善良、温柔,但外表坚强、果断的性格特点。这种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坚定,同时又能对他人展现出温和友善的态度。
使用场景
- 内柔外刚常用于形容女性或个性温和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这种性格特点能够帮助人们处理复杂的情况和与他人的关系,并且在压力下保持稳定和坚定。
故事起源
- 内柔外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秋夜中的思考和感受,其中有一句“内柔外刚抱疾贫,自掩斜帆卧枕眠”。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引用和使用。
成语结构
- 内柔外刚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和两个形容词性的副词组成。其中,“内柔”表示内心温柔善良,“外刚”表示外表坚强果断。
例句
- 1. 她看起来很文静,但她的内柔外刚的性格让人感到很安心。2. 这位领导虽然外表强硬,但内柔外刚的性格让他在团队中备受尊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内心温柔的形象与外表坚强的形象相对比,来记忆内柔外刚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内心像柔软的棉花,但外表却像坚硬的钢铁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对于内外两个层面的重视,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中展现出内柔外刚的性格特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内柔外刚,能够在同学之间保持友好的关系,但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我觉得内柔外刚是一个很好的性格特点,能够让人在社交中更加自信和坚定。3. 高中生:内柔外刚是我向往的性格特点,我希望自己能够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善良和外表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