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侮
拼音nèi yōu wài wǔ
含义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同“内忧外患”。
出处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九十九回:“霸踞关中卅二年,如何豆釜竟相煎!内忧外侮侵寻日,莫怪姚宗不再延。”
典故出处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九十九回:“霸踞关中卅二年,如何豆釜竟相煎!内忧外侮侵寻日,莫怪姚宗不再延。”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同“内忧外患”。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内忧指国家内部的问题和困扰,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外侮指国家面临的外部威胁和侵略。这个成语强调了国家面临的困境和危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国家面临内外两方面的困扰和威胁,形容国家处境严峻,需要全力应对。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故事中,项羽和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争夺天下,项羽内忧外侮。内忧是指项羽部下的将士不满他的统治,外侮是指刘邦的军队不断进攻楚国。最终,项羽在内忧外侮的双重困扰下败给了刘邦。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内忧”和“外侮”两个词语组成,通过并列的方式表达内外两种困扰和威胁。
例句
- 1. 这个国家正面临着内忧外侮,需要全体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应对。2. 政府需要解决内忧,才能更好地应对外侮。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内忧外侮”与国家面临的困境联系起来,想象国家内部存在问题和威胁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国家困境相关的成语,如“国破家亡”、“四面楚歌”等,以丰富对中国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国家,不让国家面临内忧外侮。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国家都曾经面临内忧外侮的困境。3. 高中生: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内忧外侮对国家的影响。4. 大学生:在国际关系中,内忧外侮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