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内修外攘在词典中的解释
nèixiūwairǎng

内修外攘

拼音nèi xiū wai rǎng

含义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出处宋·胡锜《拟力田诒》:“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

典故出处

  • 宋·胡锜《拟力田诒》:“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成语举例:明·张纶《林泉随笔》:“观于《垂拱》《奏札》二篇及《戊午谠议序》,反复以天经地义内修外攘不可逆为言。”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治政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内修外攘是指个人在修身养性的同时,也要有抵御外界干扰和斗争的能力。它强调了内外相结合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在修炼自己的内心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外部的困难和挑战。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修炼自己的内心的同时,也能够应对外部的困难和挑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挫折时仍能保持镇定和勇气。

故事起源

  • 《孟子·万章下》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孟子的一个学生问他如何处理内外的问题。孟子回答说:“内修外攘。”这个故事被后人传承下来,并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内修外攘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内修”表示内部修炼,“外攘”表示对外界的抵抗和斗争。

例句

  • 1. 他不仅在工作上努力,还注重内修外攘,有着非常良好的心态。2. 面对挑战,我们应该内修外攘,保持自信和勇气。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内修”联想为个人内心的修炼,而“外攘”联想为对外界的抵抗和斗争。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内心修炼的人同时在面对外部困难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修身养性、抵抗斗争相关的成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德报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内修外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我要保持内修外攘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3. 高中生:我相信通过内修外攘,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业,还要内修外攘,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拆字解意

内修外攘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