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拿班作势在词典中的解释
bānzuòshì

拿班作势

拼音ná bān zuò shì

含义装模作样。

出处清·曹雪琴《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凤姐因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

典故出处

  • 清·曹雪琴《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凤姐因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

近义词

  • 拿班做势、装模作样

反义词

  • 一本正经

英文翻译

  • assume an appearance <strike a pos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装模作样。
    成语举例: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十章:“我还道这位冒大公子拿班作势的,有多难轧,敢情儿不过‘银样鑞枪头’!”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摆架子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拿班作势是由“拿班”和“作势”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拿班”意为拿着职务,表示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作势”则指故意表现出来的姿态或态度。合在一起,成语“拿班作势”形容一个人利用自己的职务或地位来威胁、欺压或任意妄为,显示出一种傲慢和专横的态度。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滥用职权、恃宠而骄的人,或者描述某些权力机构中的腐败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指责某人在一些小事上过分夸大自己的权力,或者表现出不尊重他人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关于“拿班作势”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都比较直观,与人们对权力滥用和傲慢态度的普遍认知有关。

成语结构

  • 拿班作势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拿班”和“作势”都是动词短语。

例句

  • 1. 他拿班作势,无视法律和人民的权益。2. 这个领导总是拿班作势,不把员工的意见放在眼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拿班作势”与“滥用职权”、“傲慢态度”等相关概念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班级的班长职务,然后表现出威风凛凛的姿态,来形容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可以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中关于权力和傲慢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拿班作势,不让我们参加运动会。2. 初中生:老师总是拿班作势,不听我们的建议。3. 高中生:学校的校长拿班作势,不关心学生的需求。4. 大学生:某些教授拿班作势,对学生态度冷漠。5. 成年人:这个公司的领导拿班作势,不给员工任何发言权。

拆字解意

拿班作势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