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之入骨
拼音hèn zhī rù gǔ
含义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出处《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典故出处
《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近义词
咬牙切齿、切齿痛恨、深恶痛绝
反义词
一往情深、爱不忍释、一见钟情
英文翻译
hate one's guts <be consumed with hatred fo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成语举例:那知府亦恨之入骨,一处处弄得天怒人怨,在他自己始终亦莫明其所以然。(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形容痛恨到极点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恨,不能读作“hěn”;骨,不能读作“ɡú”。
成语辨形:恨,不能写作“狠”。
成语辨析:恨之入骨和“切齿痛恨”、“咬牙切齿”;都表示痛恨到极点。不同在于:恨之入骨偏重在仇恨的程度;其中的“之”复指所恨的对象;“切齿痛恨”和“咬牙切齿”偏重在仇恨的神态;样子;本身不含所恨的对象。
详细解释
- 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恨意非常深,入骨三分,无法释怀。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人的背叛、伤害等行为感到非常愤怒和憎恨的情绪。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段描述,刘邦在项羽手下做官时,曾经被项羽痛骂一顿,刘邦深受羞辱和恶心,心中对项羽产生了极度的恨意,恨之入骨。这个故事使得“恨之入骨”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恨之入骨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恨”是动词,“之”是介词,“入”是动词,“骨”是名词。
例句
- 1. 他的背叛让我对他恨之入骨。2. 她对那个人的伤害感到恨之入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恨之入骨”与“深深地仇恨”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憎恨之情。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恨恶、愤怒相关的成语,如“怒火中烧”、“愤世嫉俗”等,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那个欺负我的同学恨之入骨。2. 初中生:他背叛了我的信任,让我对他恨之入骨。3. 高中生:那个公司老板对员工的剥削让大家恨之入骨。4. 大学生:他的背叛让我对爱情恨之入骨。5. 成年人:那个贪官对国家的损害让人民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