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拼音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含义形容根基不稳固,就连表面也无法保持。
出处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皮之不存”指的是皮肉不在,即根基不稳固。第二个部分“毛将焉附”指的是连毛发都无法附着,即连表面也无法保持。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事物的根基不稳固,就连表面也无法保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事物的根基不牢固,即使表面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是不可靠的。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不端正,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正派,但实际上并不可信。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这句话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根基不稳固,连外表也无法保持。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皮之不存”和“毛将焉附”。
例句
- 1. 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 他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直,但实际上是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没有皮肉的物体,连毛发也无法附着在上面,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个成语的使用和相关知识,可以查阅相关的词典和语言学习资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小狗丢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 初中生:他的承诺经常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3. 高中生:这个政府的承诺就像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样不可靠。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道德底线很低,就像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样不可信。